宝剑将铸成力帆引而待发——力帆新工业园区与“三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1-04-26     |     点击量:

人要想在战斗中获胜,最基本条件就是有锋利的武器。手中握有利器,加上技能和智慧,更易于获得胜利。企业的发展就是一场战斗,升级生产设备就像铸造宝剑。力帆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速度,征地377亩,投资数亿元,大手笔兴建新的摩托车工业园区。自2010年4月正式开工以来,这座将拔地而起力帆新工业园区让人充满期待。据悉,力帆新工业园区设计主体除满足生产需求的摩托车联合厂房、发动机联合厂房、技术中心大楼外,还设有倒班楼、食堂、污水处理站等配套设施,厂区布局合理,集自动化、信息化、低碳化于一体。作为力帆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大契机,力帆新工业园区锁定于达到“国内领先,西部第一”的目标。这样一座目标高远的新工厂,究竟在那些方面展示了力帆引而待发的,强势出击未来的气势呢?就让我们对这个将要拔地而起的力帆新工业园区展示一番。
整车生产自动化
摩托车生产轿车化
    据介绍,力帆新工业园区的摩托车联合厂房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将集合力帆现有的三个摩托车厂的生产能力。据了解,摩托车联合厂房共计6条生产线,其中5条均为新购置的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6条生产线年产量总计为100万辆。
    为更好控制产品质量,此次新工业园区建设对生产过程中关键部件的生产控制进行了重点规划,其生产自动将是高水平的。据力帆集团基础建设部部长罗敏介绍:“考虑到车架是摩托车关键部件,为做好车架质量控制,新工业园区摩托车联合厂房设立了车架生产厂,使用机器人手臂完成车间的焊接和防锈处理。”另外,新工业园区配备了摩托免检线,实现质检自动化,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质检误差,保证每一辆下线摩托车均为合格免检产品。据了解,在这方面力帆行业是第二家。   
    当摩托车进行包装时,力帆新工业园区的联合厂房的优势将又一次展现。新工业园区一改一般厂房包装现场凌乱混杂的状况,针对摩托车包装问题,建造了双层包装流水线,外包装将按需求自动从二楼自动传递到一楼,使生产现场整齐有序,不但合理利用了厂房空间,对生产现场工人而言也更人性化。
    “为确保产品质量,力帆的新区规划几经推敲修改,可以说采用生产轿车的方式来生产摩托车。这也是力帆下定决心要转变发展方式的一种表现。”罗敏表示。


发动机柔性生产
质量控制信息化
    作为新区主体建设之一,发动机联合厂房占地3万多平方米,据悉,力帆砸重金购买6条现代化柔性生产线,计划实现年产量300万台发动机。
    力帆的“信息化”建设在这里将得到很好的体现。力帆新工业园区的发动机联合厂房的柔性化生产线,不同于板式生产线,生产线每个工位的工作进度可以自行调整,保证工作质量。新增的发动机在线检测设备同时也具备了检测数据自动输入电脑并长期保存的功能,即使发动机出售后,只要根据生产标示的发动机号就能调出详细的发动机原始生产数据。罗敏介绍:“发动机在线检测设备能实现远程质量控制,不管是董事长、总裁或是普通质检员,联网后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检查发动机生产现场的产品质量。”据了解,该设备是天津内燃机研究所为力帆新区专门设计制造,是全国最先进的发动机检测线。力帆是全国唯一使用此项设备的民营企业。
技术中心大楼
科技与低碳齐绽放
    低碳环保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在摩托车行业,还没有那家企业工厂建设上明确提出“低碳化”,力帆就率先垂范。在新工业园区,正在建设中的技术中心大楼,从规划时就定位为“绿色低碳”。技术中心大楼按国家建设部提出的绿色二星标准修建,全面推进建筑低碳化,实现低能耗。从原材料的采用到大楼建成使用,均围绕“绿色低碳”四个字。据悉,技术中心大楼外部包装将采用采光板,降低大楼的耗电量。同时,大楼顶部将修建雨水收集设备,将收集处理后的水源运用到部分工业生产与清洁用水中,实现新区的节能减排。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助推力帆转变发展方式
力帆新工业园区的建设,完美体现了力帆“自动化、信息化、低碳化”的建设目标,这将有力地推动力帆转变发展方式,走向企业发展的更高阶段。罗敏表示:“力帆新工业园区在行业中还有许多亮点,新区的目标直指‘国内领先,行业第一’。我们在新工业园区建设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更为关键的是通过新区自动化、信息化、低碳化的建设,顺利推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而且,以新工业园区建设为开篇,力帆正在构建一种可复制的园区管理模式,这个管理模式成熟,将在力帆海内外工厂推广。企业转型为了什么?说到底就是为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力帆的转型是以摩托车新工业园区建设开篇,并从“自动化、信息化、低碳化”着手,他们构建了一个现代先进制造业的宏伟蓝图。
“国内领先,西部第一”的定位,也使得新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了力帆信息化的实践基地。信息化建设是一场新的“革命”,它不仅带来了力帆管理工作在观念上的改变,机制上的创新,同时也是未来产品质量提升与销量增长的重要手段。力帆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促进信息技术和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而这种结合,要求我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对现行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进行调整和改革。
据力帆集团信息化部部长胡启泉介绍,随着新工业园区建设的逐步推进,力帆加强了与世界五百强企业IBM的合作,全面规划力帆的“信息化”发展建设,绘制力帆“信息化”的宏图,将其定位高端,以便提高未来的发展水平。目前,这项工作处在实施方案的选择阶段,力帆相关部门联合IBM正在着手进行这项工作。力帆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目的是既要参照欧美先进企业信息化之路,又要后来居上。“力帆信息化的业务,将涉及企业的各个领域,包括设计、生产、采购、流通、销售、市场回馈等等,是在建设一条全面的有助于力帆发展的信息化的快速通道”胡启泉又介绍说,“力帆的“信息化”发展,将不仅仅从新工业园区建设中体现出来,而且将在力帆的各个领域加快推进建设,同时升级现有的信息系统,全面提升力帆的信息化能力。目标是缩短各部门的响应时间,提高效率,使企业内部管理更加扁平化,对外则敏捷做到反馈信息,加强力帆与商家、消费者的联系,使得产供销各环节链条拉紧,让各方面的效益最大化。”
    “信息化是一种手段,它能对战略决策、业务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信息资源在全集团的共享能更有效地提升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力帆人力资源部部长郭剑锋这样的概括体现了力帆对“信息化”建设的巨大希望。

总体上,力帆新工业园区体现了力帆全方位升级企业的思路,在规划和建设中,着眼长远,看重整体的提升,关注配套体系的完善,尤其是以“自动化、信息化、低碳化”这样的高标准来建设新企业的发展平台,铸造了能在战斗中为自己提供有力帮助的宝剑。如今这把宝剑将要铸造成功,是企业将要实现的新跨越。此时,力帆已呈现出引而待发的姿态,流露出了一份帆鼓撸张、直济沧海的向上攀升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