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非公人士要成为“缩差共富”中流砥柱 
发布时间:2011-12-08     |     点击量:

       再过一个月,尹明善就74岁了。见到他,错以为只是耳顺之年,一副大框架眼镜里透着炯炯有神的目光,精神矍铄;听他说话,发觉曾一度被称为“沙沉的渝味普通话”,竟规整了许多。一坐下来,他便将一台苹果ipad打开放在桌上,笑着和记者们打招呼。这位有“车界廉颇”之称的著名企业家,上周刚去北京参加了全国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他用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成功来源于坚定的信仰和艰苦实践。12月5日,回到重庆的尹明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了他对企业创新、企业责任的看法。


民企发展依靠政策,要懂得承担社会责任


       49岁创业,68岁造车,72岁公司上市;二十余年间,将一个仅有9名员工、20万元资金的微型企业,发展为拥有1.6万余名员工、19座工厂、资产过百亿元的大集团……


       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实现了这一创富传奇。如今的尹明善,走到哪里都有“粉丝”簇拥。然而,面对人们关于“致富经”的追问,他最愿谈的是“德”。在他看来,企业家的“德”体现为社会责任,民营企业在发展期间依靠了政策,就要懂得承担社会责任。


       通过对库区重点区县的实地考察调研,尹明善发现库区工业发展较为滞后,必须先靠外来企业“输血”,注入发展资金。于是,力帆集团拿出5000万资金,帮助万州区某重点国企实施企业改制,1000多名国企员工实现就业。而这只是他运用市场法则,为库区企业科学发展注入持续生命力的小小一例。


        “作为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在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上,承担起社会责任。”尹明善说。


       面对记者采访,尹明善接连说了几个惭愧:自己乘着改革东风富起来,带动后富还做得不够,这是惭愧之一;与国企和其它做得更好的民企相比还有差距,这是惭愧之二;前段时间经过调查,发现力帆员工有2/3都买不起房,这是作为老板对员工的惭愧。

        “现在全市在提倡‘缩差共富’,作为民企,我们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尹明善告诉记者,为了解决员工的吃住行,力帆集团制定了一系列福利措施:专门修建了职工楼,提供1万多个床位,只要是想来住的员工都可以来;饭菜优质价格低廉的职工食堂、免费接送员工上下班的交通车……


        “除了‘加薪’,民企还应响应号召,到需要资金和技术投入的‘两翼’地区,在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中,成为‘缩差共富’的中流砥柱。”尹明善说。


企业要创新发展,最高境界就是“卖文化”


        “企业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您为企业当前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针对记者的“轮番轰炸”,尹明善道出了力帆发展壮大的“秘笈”。


        尹明善认为,企业要从技术、质量、商业模式等各方面进行创新。“产品永远在降价,服务不会跌价,最高境界就是‘卖文化’。”这就是创新。


         “我生产的125摩托,12年前每辆卖1.6万元,现在卖4000元,质量比以前还好。‘大哥大’以前卖3万元,现在300元也没人要。如今的手机不但能打电话,还能发短信、上网,最便宜的也就几百块钱。所以,产品是永远降价的,我们要卖服务、卖文化。”


        在尹明善看来,卖服务更高的阶段是“卖文化”,因此,企业要想办法,把整个团队动员起来,怎么把卖产品向卖文化靠拢。


        尹明善向记者介绍,力帆的创新是全方位的,不仅有技术创新,在营销、人事制度、商业模式、企业制度上也多有创新。营销上,有“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理念,还提出了“得网络者得天下”的方针,十多年不断花巨资打造、更新自己的营销网络。


         “此外‘走出去’发展也是企业的另一谋生之道。”尹明善说,这也是力帆壮大的原因之一。


        再看一组数据:连续9年重庆市出口第一名、数度中国摩托业出口冠军、干轿车仅5年出口已成全国第三;产品在160多个国家有销售,在越南、泰国、土耳其和埃塞俄比亚4国办有工厂,在7个国家和地区办有商务公司。


         “重庆民企要发展就得依靠‘走出去’和‘合作共赢’。”尹明善笑着说,虽然如今面临着人民币汇率升值、成本升高等压力,相信通过理念和服务的创新,大多企业都能经过“折腾”而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