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自主品牌轿车近几年来在海外市场频频遭遇“碰撞门”,似乎已成为一个解不开、挥之不去的恶性梦魇。在国外许多媒体、消费者看来,来自中国的汽车虽然价格便宜,但安全性一点也不可靠。“碰撞门”成为了中国汽车出口的一个难越门槛。
但是,进入2007年,此种风气为之一变,继华晨中华轿车在欧洲成功碰撞出三颗星后,近日,由力帆俄罗斯工厂(derways)组装的一台力帆520(7130)轿车,在俄罗斯国家实验室顺利通过了俄罗斯政府规定的时速为56km/h的碰撞试验。令人关注的是此次碰撞试验的测试机构是俄罗斯联邦国家级汽车权威检测部门,该机构是欧洲汽车领域检测认证的权威机构,其出具的报告符合欧盟国家的认证。并且,本次试验按照欧洲R-94号标准测试,该标准对所有在欧洲和俄罗斯销售的外国车都是强制性检测项目。在试验时车被加速到56km/h,并以40%接触面去碰撞变形的障碍。
碰撞结果超出期待
此次碰撞测试报告显示,力帆520轿车安全气囊顺利打开,A、B、C柱完好无损,驾驶舱基本无变形,没有对假人造成挤压,方向盘未产生大的位移,车门能顺利开启,发动机舱有效变形吸收能量,无油液漏出,电瓶完好,无短路发生。
据介绍,力帆汽车本次碰撞是按照欧洲R-94号标准做碰撞试验,该标准为所有汽车在欧洲包括俄罗斯市场销售强制要求的。试验报告显示“头部受伤的法规标准值小于1000,实验结果驾驶员为565.9;副驾驶员为347.9。颈部受伤的法规标准值为小于3.3,实验结果驾驶员为1.93。”
此次碰撞试验成绩十分理想,俄罗斯碰撞中心的官员评价说:“这样的结果多数只有在欧洲车上才可以看到,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力帆汽车车身结构的严谨设计和材质,如果进行NCAP试验,以64公里时速碰撞,相信结果也会非常理想,获得四星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力帆汽车一举通过了欧经委R 94-01试验标准,这个事实已经标志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迈出了文明的第一步。”这是亲历碰撞测试现场的俄罗斯有关媒体对力帆汽车的评价。业内人士表示,力帆汽车作为一次性通过俄罗斯政府权威检测机构碰撞测试的第一辆“中国车”,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力帆汽车可靠的安全性能和优良品质。
打铁还得自身硬
近几年来,国产汽车蜂拥海外市场,自主品牌尤为积极,并且汽车售价大多高于国内市场,从而为民族汽车企业赢得了丰厚利润回报。但乐此不疲之际,“暗流”也在涌动,自主品牌在欧洲市场上频频遭遇“碰撞门”事件。
有几起著名的事件令人记忆犹新:江铃陆风SUV在德国被ADAC进行碰撞测试,安全性能被德国媒体痛批得一无是处。华晨尊驰(BS6)在进入德国市场时,又被ADAC盯上,在测试后进行的评定中,由于车身破损太严重,车门只能用重型设备才能打开,又遭到德国当地媒体穷追猛打,称华晨BS6是来自“中国的废铁”。奇瑞旗云进入俄罗斯市场,被俄罗斯媒体《AUTOVIEW》秘密拉去做碰撞测试,结果最后被当地媒体强加上了“历年来安全性能极差汽车产品”的恶名。
业内人士分析,姑且不考虑所列举的“碰撞门”事件,是不是在外国贸易保护下,为了对抗中国汽车低价竞争而“有心”策划的。但现实中,“碰撞门”已经成为自主品牌进入海外市场一个关键而逾越艰难的高墙,自主品牌要想破墙而入,必须冲破这道“鬼门关”,为“中国制造”正名。
近期自主品牌汽车由于海外扩张速度加快,面对国外巨大的市场潜力,不断有很多新的品牌和车型争先涌入欧洲市场。但是目前,不少厂家在进入欧洲市场时并没有经过其市场的严格检测。尤其是在俄罗斯,据介绍,大多数自主品牌汽车没有进行单独的碰撞试验就开始销售,车辆的安全性没有得到共识,留下了“地雷”。
力帆此次碰撞测试印证了自主品牌汽车并非一些海外媒体片面指责的“低质低价”的劣质商品,也说明了自主品牌已学会主动适应国外市场的要求。中国汽车与其在外被动“挨打”,不如站直身板迎面还击。
力帆海外事业部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力帆汽车主动还击并一举撞破了欧洲市场的“鬼门关”,仅仅是叩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而已,撞破了“鬼门关”并不等于就可以进入“天堂”,欧洲市场需要的车型不外乎是性能可靠、完善的售后服务、有竞争力的合理的市场价格3个方面。目前,力帆只是领到了一张通行证,离升入“天堂”还很遥远,前面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