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括房地产在内,所有企业都应走出去。现在的进出口生意中,最好做的就是进口。”在市工商联日前召开的有关会议上,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如是说。
进口生意白赚10%利润
尹明善说,商人讲究最佳配置,最好效益,最捷路径,现在人民币汇率升值了10%,即使按原价进口商品、按原价销售,做进口生意都可以“白赚”10%利润。
据介绍,目前力帆集团正在强化进口部门,原来该集团进口业务的定位是力帆能用的就买,现在这个范围扩大了,只要是重庆,甚至中国能卖的都可以进口,不管是否与摩托车相关,洗发水、食用油等均在进口之列。
走出去资金有保障
民企走出去做进口生意,还可拿到过去拿不到的长期贷款。尹明善介绍,目前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对走出去的企业都有10-15年的专项贷款。
他说,十年前一碗小面3角钱,现在一碗小面3元钱,这种长期贷款相当于在送钱。民企获得这些贷款不仅可到国外买资源,还可建工厂、买技术。加之商务部等国家有关部委也有一些产业扶持资金,民企也可想办法利用。据透露,力帆集团正与国家相关部门洽谈,打算用这类资金在坦桑尼亚办一家农用车厂。
民企生存环境出现三变化
尹明善认为眼下民营经济环境出现了三个变化:一是投资经营环境出现了“六高一低”,即原材料、能源、用工、用地、用钱成本以及人民币汇率升高,出口退税降低。比如力帆集团今年计划出口5.5——6亿美元,结算成人民币就少了2亿元;二是国家政策对民企已从“先发展后规范”转变为“先规范后发展”,或者叫“边发展边规范”,比如投资项目的环评、对开发用地的“招、拍、挂”等;三是社会人文环境发生变化。十年前员工对提供岗位的老板多有感激之情,但现在办厂请工人,一分钱都不能少。以往政府对民企纳税、提供岗位多有褒奖,现在则被视为理所应当,而非特殊贡献。“当然,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是社会对民企的态度从宽容回归到正常水平。”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