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现场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力帆汽车广州车展媒体沟通会”。首先我非常荣幸地向大家介绍到场领导及嘉宾,他们是: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尚游先生、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倪洪福先生、力帆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张强先生。同时还有来自国内主流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你们的到来。2014年力帆汽车稳健发展,不断前进。作为自主品牌中的主流品牌,力帆汽车的成长离不开在座各位的关注与支持。此次,我们也希望借助媒体沟通会,力帆汽车向大家汇报企业最新动态。
记者:力帆汽车今年的发展状况如何,到10月份是否达了预期的销售目标?
尚游:首先,在这个场合我代表力帆企业向各位关注和支持力帆的媒体朋友表示感谢,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力帆汽车一直按照监督制度的要求在每季度都会提供有关报告和数据。根据我们第三季度的报告情况,截止到10月,力帆股份销售收入已经达到了预期的销售指标,力帆集团主要构成由力帆汽车和力帆摩托两大块,而力帆汽车从去年开始零售规模已超过摩托车的零售规模,也就是超过了50%。总体上力帆汽车今年的发展情况比较良好,总体上也达到了我们给上市公司、公众所承诺的指标。相对而言,我们在海外的增长显得更突出一些,国内我们也在通过推出新产品及主动有序的调整产品结构来达到我们最初的预期目标,谢谢各位朋友。
记者:请问在2015年或者未来五年力帆汽车有什么样的发展计划?
尚游:从汽车行业这么多年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发展最核心的还是产品的丰富和发展,目前力帆在产品规划上已经实现了一个五到十年的中期规划,这个规划简单来讲就是走平台化、系列化这样一个途径。
从整车来看,通过力帆汽车10年的发展,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在现有的达到了2.4米至2.8米的轴距覆盖区间中找出与力帆汽车的定位相符合的车型,通过这样的规划尽可能的提高平台的通用性及可延续性,这样的平台上通过有序的产品的引进,包括年度车型、换代车型、全新车型,老产品淘汰,新品的引入等来开发现有车型。这包括轿车、SUV、小型的MPV,与之相适应的就是我们的动力技术、动力总成产品。
现在我们有1.0升到2.4升的自然吸气发动机,这里面的排量包括1.0、1.5、1.6、1.8、2.0、2.4升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到目前为止我们也已经基本上推出了1.4T、2.0T、1.0T直喷增压发动机,与之相适应的是手动变速箱和自动变速箱。在未来10年内,力帆的产品构思已经比较清晰。未来五年内,我们的系统产品项目也已经很清晰。今天,全新的力帆X50上市是个新起点,从明年开始陆续推出力帆的首款B级轿车820,以及全新的620二代。明年下半年全新推出力帆X80、力帆X40等SUV产品。
在2016年之后还有更多的产品推出,不过希望大家理解,关于详细的产品计划暂时不便透露,但我相信我们每年保持两款新车的推出速度这个是不会变的,我们还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做一些微调,这是一个总体的思路。此外,由于力帆一直坚持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的路线,到现在为止我们也尝到了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的甜头。尤其当今中央提出的“一线一带”的全球性的战略,这对力帆未来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力帆核心的海外市场也分布在这个区域内,尤其从重庆始发的“渝新俄”铁路快线将传统的海运路线从45-50天的运输周期缩短到了15天,而且物流成本也从过去远高于海运成本,到现在为止,单轨的运输成本已低于海运的成本,这对地处重庆的力帆来讲是非常好的一个政策。
关于产品的全球上市问题,过去力帆520上市的时候就是采取的全球上市的发布会,这些年力帆一直坚持这个路线。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海外的主流市场的客户坚定地提出要求,要求力帆应该做到每一款新产品在中国大陆和海外的上市时间尽可能同步,这是对力帆产品非常大的认可,他们不需要在国内再作试验,他们相信力帆的产品是可靠,是符合市场的需要。因此,力帆将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做好国内市场同时进一步加大海外市场的发展。
今天我也提到对全球汽车尤其中国汽车来讲,最具挑战的其实是美国市场,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美国市场对中国品牌汽车的重要性那就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想中国的汽车品牌要真正实现全球化,一定要去接受美国市场、严格法律、苛刻的消费者要求的挑战。我相信力帆能够把美国战略做好,希望更多的媒体朋友能给我们支持,并关注未来我们在美国市场成功的那一天,并相信力帆汽车一定能够成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
记者:刚才你提到海外市场,请进一步说明一下针对美国市场有什么战略规划?
尚游:很多朋友都关心力帆汽车的对美国市场的战略问题,但这个事情作为上市公司有些信息可能暂不能过多透露,但具体实际情况会根据我们的进度及时发布,也请这位朋友或其他媒体朋友来能够持续关注我们的动作。
记者:我参加过很多力帆的活动,我们觉得力帆在品质、体系方面的提升很显著。请问在竞争激烈的小型SUV市场,针对力帆X50有什么具体的市场销售规划和营销策略?
张强:从产品上来说力帆X50外观是非常时尚、动感的。1、它的轴距达到了2550mm,在同级别小型SUV里面是比较有竞争优势的。大家可以体验,也可以打开门试坐一下,1.7米的个头坐下去空间也非常大;2、该车最小离地间隙208毫米,在同级别车来讲比较突出;3、这款车的动力搭载的是1.5-VVT发动机升,动力非常充沛,操控非常自如。力帆X50C从外观到内在的操控体验,从前段时间的全国主流媒体试驾体验的反馈来看,他们表示力帆X50的产品品质是非常过硬的,希望在座的媒体有时间一定去体验一下。
关于营销方面,本次力帆X50计划是分区域,分站点上市,首先上市的是广州区域,在广州我们有3家经销商:广州中兴、广州洪榜、广州金途,这个三家经销商在自主品牌领域中,销量都比较好,使力帆汽车在自主品牌的销售业绩中可以排到前三位。因此,我们觉得力帆X50在广东上市的条件已具备。
针对广东地区,这一包容能力比较强的市场,同时也是上排量全国到前七位的大市场上市。也是希望力帆X50通过我们媒体、消费者体验、感知而提升到高端水平,也就是产品的调性拉足之后,我们将选择区域,尤其向江、浙一带,这些购买力比较强,对产品也比较挑剔的地方上市,同时也希望这款产品能凭借过硬的品质获得消费者的信赖。
记者:请问力帆X50的预期销量每年或每月的规划是多少?
张强:力帆X50的年销量我们规划为两万台,因为在行业内五座的SUV单一品牌销量数据每月大概在是1600台到1700台。
尚游:我补充一下,在今年6月力帆的全球经销商大会上,力帆X50我们在国内和海外规划了全球5万台的销量,这个销量目标不高,但我们想先要把这第一个目标实现。
刚才这位朋友说力帆汽车质量提升很明显,在这里我们有一个小案例想跟在座各位朋友分享一下。大家知道,汽车行业的体系是很严密的,尤其是供产销方面,力帆汽车在这方面有一个自己的心得,我们有一个“土办法”就是:高管验车。我本人带头在做这个工作,我不会从技术角度去评判,而是从消费者角度体验这个产品,我每星期会驾驶力帆X50至少三次,每次至少100公里以上。正应为如此我们这款车是延迟了5个月上市。要进入广东市场,在广州第一站上市,这表明了我们有信心能够接受住市场的检验。
刚才我提到去美国市场锻炼,在国内市场也一样。在前两周我们有一个力帆720出租车的推荐会,实际上在力帆720打入广州出租车行业之前,我们内部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说出租车市场非常严酷,每天500公里,一年就是近20到25万公里,你这个车能经受住考验吗?我的结论是一定要去,哪怕一年只有一百台也要去,这是对力帆汽车最好的考验。接受住这个中国第三城、全球知名大都会出租市场的检验,力帆才有资格讲,我的车可以全球跑,我们才会非常有把握地跟消费者讲,你买我力帆的车,请你100个放心。我们是以这样的态度推动我们产品的提升,有这样一个基础,我想力帆X50一年5万台的销量应该不是问题,当然,还希望我们媒体朋友能够帮我们一起营造这样的良好氛围。
记者:尚总刚才说进军美国,这令我们挺意外的,往往很多品牌都不敢进美国。请问力帆进军美国市场的目的是什么?在国内做这个品牌的话,你总结下来这几年是越来越难还是越来越容易?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尚游:给大家讲个故事,大约在两年前有几个美国朋友到力帆来作客,看到我们的车,其中有一个美国朋友是海军陆战队出身,是波音747制造的全程参与者,还有一些美军装备的参与者,几个月之前他试驾了我们这款X50,也试驾了820的样车,他很专业,提出来希望把这两款产品引入美国。我们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如此严格的法规如何进入?现在来看我们有几个途径,一是现有产品通过适应性的改进,另一种模式是专为美国市场设计全新的车型。去或者不去其实不是问题。如果我们下定决心要去,我们一定可以做到,此外,如果力帆汽车要立志成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如果不去美国,全球化企业这个说法不完整,从主观或客观来讲,我们一定要去。
实际上力帆产品很早就进入美国市场了。最近收到一些文章有朋友说我们的产品不错,已进入美国产品。举个例子,有一个美国杂志,里面特别讲到一种单兵武器的发动机是中国力帆产的,原本这个武器是日本本田的发动机,现在被替换成了力帆的发动。
第二个例子,前段时间网上讲到美国人为了应对世界末日到来,研发了一种世界末日的自行车,为了应急考虑,有的车还安装了发动机,有朋友把图片传给我们,说这个发动机是力帆的发动机。这让我们很意外,我们并没有把产品卖给他们,是他们通过间接的渠道购买了我们的产品。不仅这样,力帆其实做得很好,已经具备了全球的水平。这也是我们去美国基本的考虑。客观上、基本上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主观上要成为全球化企业,一定要去美国。虽然道路很曲折,但日、韩企业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关于这些年的发展,大家都知道自主品牌的发展这些年很艰辛,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我们看到的原因,也有我们没有看到的原因。不过我们并不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为自己找借口,反而会因为这样而更加坚定不移地把力帆汽车,把自主品牌坚持到底。我们企业,我们个人有这个决心。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一个企业没有精神,没有追求,还不如回家,何必出来做事业。在我们老板(尹明善)谈到力帆汽车的未来信心满满,他的心态很好。力帆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一宗因为质量问题而被召回的事件发生,没有一件因为服务不到位而导致消费者大规模投诉、退货的事件发生。这些都是力帆稳健发展的一些佐证。对于未来的出路,当然我们不能说明年一定会做100万台,但我们会努力,也有可能会超过100万台。
我曾经自己安慰自己、鼓励自己。我想我们做的不算特别差,我们的投诉等可能是人家一年的零头,在自主品牌里面我们做得已经不错了,在4年以来,力帆汽车在中国品牌出口排行上保持者前三位,特别是在俄罗斯、在伊朗,我们当之无愧的是第一名。自主品牌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自主品牌也非常团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领导已经在考虑成立中国品牌的联谊会,来商讨如何共同发展问题,在竞争中不断合作,在合作中有竞争,有序的,良性的一步步壮大我们的发展。我相信我们企业更加有信心。
记者:力帆汽车在减排方面有那些规划?
倪洪福:这个问题其实对整个汽车行业尤其是自主品牌可能都是一个比较关注或者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国家的法律法规必须遵守,企业怎么达到这个要求对我们来讲也是面临一个非常艰难的问题,但不得不做下去。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技术路线轻量化,动力小型化,比如刚才我们介绍了我们动力组织有1.4T、2.0T、1.0T,这些动力组成出来后对我们肯定有很大帮助。还有我们的奋斗,当然其他手段其他企业也在做,就看谁做得比较到位,比如在轻量化上看谁做得比较清晰。我们力帆相信在这一点上能达到足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另一个层面,从我国发动机组成次数来讲,我们应该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在通过不同的技术路线的组合上,我们有信心完全达到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标准。
记者:今天的媒体沟通会到此结束,谢谢!